社会责任:竖起2009行业发展新标杆
日前,《2001~2009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发布。该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发布的各类社会责任报告达582份,是2008年169份的3.44倍,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力已成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决定企业跨国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最近,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主办的“2009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社会责任评选活动”圆满落幕,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获得金奖,中国十五冶金建设有限公司等21家公司获得银奖。这35家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领军企业,为整个行业发展竖起了新的标杆。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惟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8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提出:“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企业应该树立全球责任观念,自觉将社会责任纳入经营战略,遵守所在国法律和国际通行的商业习惯,完善经营模式,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作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整个行业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广范围内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客观需要。同时,还影响到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整体形象,关系到中国互利双赢的开放战略能否成功实施。
2008年9月1日开始施行的《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明确要求:“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应当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外派人员的合法权益。应当遵守工程项目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信守合同,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企业竞争“软实力”的体现,近年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日益增强:企业已开始重视社会责任建设工作,并自觉地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经营战略,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还主动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普遍关注员工管理和权益保护,努力为公司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特别是随着在海外工作的员工逐渐增多,企业从居住、伙食、工资补贴、休假安排等方面保障员工权益的机制逐渐健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和健康安全成效明显,成为企业在海外发展的重要保障;环境保护意识明显提高,能够自觉遵守项目所在地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注重环保材料的应用和绿色施工,建设环境友好型工程;制定了比较完整的工程分包和采购制度,倡导和协调分包商和上游供应商共同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回报当地社会,参加社会公益事业,促进当地经济长远发展,实现互利双赢。社会责任意识的不断提高,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作为我国“走出去”战略实施的中坚力量,央企在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据了解,参加2009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社会责任评选活动的企业共44家,其中,央企有28家,占参评企业总数的63%%。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副局长楚序平在2009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社会责任论坛暨颁奖典礼上,对央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做法给予了赞扬。他说:“央企在海外基本做到了遵守所在国法律,尊重所在国的宗教、风俗习惯,保护当地环境,他们在国际业务中树立了负责任的良好形象,也为我国政府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 尽管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但目前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还普遍存在短板。如对于社会责任战略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和系统,员工本地化程度与业务发展规模不相适应;环境保护工作有待于系统化;引导分包商、供应商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还不到位;对突发的社会责任危机处理还不够灵敏;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急需完善等等,都为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推进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刁春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推进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也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他表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将继续推进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通过举办企业社会责任征文、研讨会等活动,宣传推广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组织“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等活动,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考核和评估,推动企业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作出更大贡献。